神秘的大凉山是苦荞麦作物与食品开发研究的源头,被誉为苦荞麦故乡,祖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都证实苦荞麦具有降血糖、降血脂、降尿糖、防便秘等功效,被权威专家称为“三降食品”。
苦荞为蓼科麦属一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。苦荞麦的杆茎高大,绿色,少分枝,无须根,子叶较小,真叶较圆。花小,多为黄绿,自花授粉,花期长达30天左右,花蜜多,花蜜质量好,是我国的优良蜜源作物之一。种子小,呈三棱短圆形,棱不明显,表面粗糙,为灰褐色。
苦荞麦是发源于中国的独特荞麦品种,民间称其为“额子”,以四川凉山为中心的川滇交界区域是苦荞麦的发源地之一。现栽培于我国主要产区为:西南大凉山、西北、华北、东北一带的高寒山区。
苦荞在我国种植的历史至少有两千多年,其五大营养素集于一身,不是药,不是保健品,是能当饭吃的食品,却有着卓越的营养保健价值和非凡的食疗功效。公元前五世纪的《神农书》中零星可以发现关于荞麦的食疗功效。祖国医学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苦荞麦性为苦、平、寒,有益气力,续精神,利耳目,有降气宽肠健胃的作用。现代临床医学观察发现,苦荞麦粉及其制品具有降血糖、将血脂,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,对糖尿病、高血压、高血脂、冠心病、中风等病都有辅助治疗作用。这些作用都与苦荞麦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有关,是国际粮农组织公认的优秀粮药兼用粮种,是我国药食同源文化的典型体现